平时练琴,是要练习什么啊?有人说是技巧,有人说是练习乐曲的感情处理。大家知道,技巧是理性的东西,要日复一日地反复练习,以期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。这个时候,艺术仿佛是物质的、熟练的,重复的……

艺术是抽象的,但是在表达的过程中是需要技巧。杜甫说到书法时,有“书贵瘦硬方通神”,这个“瘦硬”要有习字的基础,很难想象不练字能写出“瘦硬”来。一首乐曲,需要很多技巧来构造它。

爱因斯坦曾说:“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,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,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,使我们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,并且可以获得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。” 

音乐的科学性几乎无所不在,无论是其发音、旋律、节奏、力度、和声、复调、曲式等都建立在严密的数学和逻辑之中。然而音乐却是抽象的,人们往往被音乐感动,但只可心领神会,正如常言道: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,音乐是流动的建筑。”而“流动的建筑”是摸不着的。因而,音乐似乎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,永远是一个美妙神奇的大千世界。 

如果你演奏时,高音上不去,低音下不来,快的片断舌头不灵转,慢的片断气息又不够长,应该就没有人喜欢听。倘若没有技巧的存在,你无法对一首乐曲进行再创作。

那么,技巧在器乐演奏里是不可或缺了。于是,我们需要刻苦认真地练习技巧。一个成功的演奏者会在作品里显示出对乐器的熟练把握,知道怎样去克服乐器的局限性。不管什么乐曲,演奏的时候要有理性,要冷静地运用技巧来帮助自己演绎乐曲。这就好比是冰水,来不得头脑发热的。

可是,仅仅有技巧,仅仅有冷静、仅仅有“冰水”就够了吗?显然不是。只有技巧,你只能停留在”匠“的水平。

音乐可以表现出三个方面的东西。

第一,它有美妙的比例,有着微妙的数学构造,就像一座建筑物。

第二,这个建筑物是流动的,有生动的节奏和韵律。

第三,音乐是一种形象的、抒情的意境,能够体现出心灵的感受。就如孔夫子说的,可以不吃肉的。
        
既然如此,器乐曲就不仅仅是技巧可以完整演绎的了(歌曲也如此,不过它有歌词的帮助,黑格尔对此有过论述)。

黑格尔认为,音乐演奏分为两部分,一种是谨守乐谱不越雷池半步;一种是不仅仅在复演,而是在创造表现方式。如果演奏是艺术性的,艺术家就不要当留声机。

这种情形在演奏中随处可见。比如同一首曲子,你和我的演绎是不一样的,而我俩和作曲家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。就是说即使对一个作曲家与其作品有着相当程度的理解,但是也不见得能和该作品的音乐形象全然吻合。有时候,我们会说某人演奏某曲不错,可是演奏某某曲就不好听。是专家的技巧不好吗?显然不是,哈哈哈!

还有一些演奏者,技术非常纯熟,可是一演奏古典时期的曲目就显得力不从心。我们的技巧再快,恐怕也快不过电脑吧?总有一天,电脑会维妙维肖地模仿出各种乐器的音色(现在也已经很厉害了),那时候,还需要演奏家吗?

当然需要。因为一首乐曲的诠释还要有感性的参与。就好比已经有了冰水,还要有火来使它沸腾 !

感性里面蕴涵着很多东西,有你对这个乐曲的理解,有你的人生经历和艺术修养,有你对人生、世界的态度,有你的性格……

怎么说怎么玄乎,一首小曲子还能有这么多道理?  有的!一个成功的学习者,应该能够从很多专家的演奏里面,听出他与众不同的东西。比如同一首乐曲,各个专家的诠释,其实就是情感的参与,也是这个专家的个人修养等等方面的综合反映。

白居易诗云,古人唱歌兼唱情,今人唱歌唯唱声。简单的重复,只能让人生厌,只有“情”的参与,音乐才有灵性。

再回到杜甫的诗上来,“书”难道只有“瘦硬”才好?苏东坡就对他的说法提出质疑:杜陵评书贵瘦硬,此论未公吾不凭。短长肥瘠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?

所以,前面说了一大堆又是全部是废话......各位,练吧!!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管家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