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多數台灣同胞對簡體中文的認識有限,看來著實耗費眼神,也由於此篇文章的反應不錯,在此應各位要求呈上繁體中文版本...希望大家能看得明白一點!

正文:

平時練琴,是要練習什麽啊?有人説是技巧,有人説是練習樂曲的感情處理。大家知道,技巧是理性的東西,要日復一日地反復練習,以期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。這個時候,兿術仿佛是物質的、熟練的,重復的……


兿術是抽象的,但是在表達的過程中是需要技巧。杜甫説到書法時,有“書貴瘦硬方通神”,這個“瘦硬”要有習字的基礎,很難想象不練字能寫出“瘦硬”來。一首樂曲,需要很多技巧來構造它。

愛因斯坦曾説:“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,也可以由數學公式組成,我們試圖創造合理的世界圖像,使我們在那裏就像感到在家裏一様,并且可以獲得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達到的安定。”

音樂的科學性幾乎無所不在,無論是其發音、旋律、節奏、力度、和聲、復調、曲式等都建立在嚴密的數學和邏輯之中。然而音樂却是抽象的,人們往往被音樂感動,但只可心領神會,正如常言道:“建築是凝固的音樂,音樂是流動的建築。”而“流動的建築”是摸不着的。因而,音樂似乎始終披着神秘的面紗,永遠是一個美妙神奇的大千世界。

如果你演奏時,高音上不去,低音下不來,快的片斷舌頭不靈轉,慢的片斷氣息又不够長,應該就没有人喜歡聽。倘若没有技巧的存在,你無法對一首樂曲進行再創作。

那麽,技巧在器樂演奏裏是不可或缺了。于是,我們需要刻苦認真地練習技巧。一個成功的演奏者會在作品裏顯示出對樂器的熟練把握,知道怎様去克服樂器的局限性。不管什麽樂曲,演奏的時候要有理性,要冷静地運用技巧來幫助自己演繹樂曲。這就好比是冰水,來不得頭腦發熱的。

可是,僅僅有技巧,僅僅有冷静、僅僅有“冰水”就够了嗎?顯然不是。只有技巧,你只能停留在”匠“的水平。

音樂可以表現出三個方面的東西。

第一,它有美妙的比例,有着微妙的數學構造,就像一座建築物。

第二,這個建築物是流動的,有生動的節奏和韵律。

第三,音樂是一種形象的、抒情的意境,能够體現出心靈的感受。就如孔夫子説的,可以不吃肉的。


既然如此,器樂曲就不僅僅是技巧可以完整演繹的了(歌曲也如此,不過它有歌詞的幫助,黑格爾對此有過論述)。

黑格爾認為,音樂演奏分為兩部分,一種是謹守樂譜不越雷池半步;一種是不僅僅在復演,而是在創造表現方式。如果演奏是兿術性的,兿術家就不要當留聲機。

這種情形在演奏中隨處可見。比如同一首曲子,你和我的演繹是不一様的,而我倆和作曲家的理解也是不一様的。就是説即使對一個作曲家與其作品有着相當程度的理解,但是也不見得能和該作品的音樂形象全然吻合。有時候,我們會説某人演奏某曲不錯,可是演奏某某曲就不好聽。是專家的技巧不好嗎?顯然不是,哈哈哈!

還有一些演奏者,技術非常純熟,可是一演奏古典時期的曲目就顯得力不從心。我們的技巧再快,恐怕也快不過電腦吧?總有一天,電腦會維妙維肖地模仿出各種樂器的音色(現在也已經很厲害了),那時候,還需要演奏家嗎?

當然需要。因為一首樂曲的詮釋還要有感性的參與。就好比已經有了冰水,還要有火來使它沸騰!

感性裏面藴涵着很多東西,有你對這個樂曲的理解,有你的人生經歷和兿術修養,有你對人生、世界的態度,有你的性格……

怎麽説怎麽玄乎,一首小曲子還能有這麽多道理? 有的!一個成功的學習者,應該能够從很多專家的演奏裏面,聽出他與衆不同的東西。比如同一首樂曲,各個專家的詮釋,其實就是情感的參與,也是這個專家的個人修養等等方面的綜合反映。

白居易詩雲,古人唱歌兼唱情,今人唱歌唯唱聲。簡單的重復,只能讓人生厭,只有“情”的參與,音樂才有靈性。

再回到杜甫的詩上來,“書”難道只有“瘦硬”才好?蘇東坡就對他的説法提出質疑:杜陵評書貴瘦硬,此論未公吾不憑。短長肥瘠各有態,玉環飛燕誰敢憎?

所以,前面説了一大堆又是全部是廢話......各位,練吧!!!


Maverick
04. Nov. 2006 Detmold, Germany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管家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